案例介紹:
消費者R先生向保險公司反映,自己投保的車險項目與自己選擇的投保險種不符,要求保險公司給予更正。經保險公司核查發現,R先生委托某車商工作人員代其投保,向該工作人員提供了身份證件、行駛證及投保相關信息,并將保險費用轉賬給該工作人員代理投保車險,但投保后R先生查詢險種發現與自己要求投保險種不符。
通過保險公司進一步核實,R先生委托的車商工作人員為其減少了兩項主要險種后投保,節省了近一半的保險費用,但這部分費用不僅未歸還給R先生,車商工作人員還采用“失聯”的方式拒絕接聽R先生電話。保險公司建議R先生向公安機關報案,尋求問題的進一步解決。
案例分析:
通常消費者投保保險產品,習慣于向周圍比較熟悉的人咨詢,征詢他人的意見,容易被“專業人士”承諾的低額保費誤導。同時,由于部分消費者對保險產品不夠了解,擔心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,選擇的保險產品性價比不夠高,傾向于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提供給各種代理渠道,并通過無代理許可資質的保險代理人購買保險產品,這樣不僅容易泄露個人信息,還可能因為中介代理的不靠譜導致經濟上的損失。
購買保險產品,要充分認識自身所需要的保險保障,詳細了解保險產品保障范圍,選擇與自身需求最為貼近的產品,有疑問時要及時咨詢保險公司官方客服專線,同時注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,切實維護自身權益。
【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供稿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