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:
Z先生經營了一家服裝生產公司,公司雇傭了近百名員工。Z先生計劃考慮購買雇主責任險,故向各家保險公司或中介公司詢價,對比相關產品。詢價過程中,其中一位銷售人員向Z先生表示,雙方若開展合作,可利用Z先生公司員工的個人信息向多家保險公司投保個人意外傷害險,并通過虛假理賠材料,從中牟取非法利益。Z先生判斷此行為涉嫌保險詐騙,斷然拒絕對方。之后,Z先生通過合法途徑購買了雇主責任險,保障公司和員工的合法權益。
案例分析:
一、詐騙手段揭秘:
1.重復投保:利用員工個人信息,向多家保險公司重復投保個人意外險。
2.虛假理賠:偽造事故證明等材料,騙取保險金。
3.非法牟利:通過虛假理賠獲取高額保險金,與銷售人員分贓。
二、潛在危害:
1.法律風險:保險詐騙屬于犯罪行為,參與者可能面臨刑事責任。
2.公司聲譽受損:若公司卷入詐騙案,將嚴重影響企業形象和信譽。
3.員工權益受損:員工個人信息被濫用,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或其他法律糾紛。
三、Z先生的正確做法:
1.果斷拒絕:Z先生識別出詐騙行為,拒絕參與,避免了法律和道德風險。
2.選擇正規渠道投保:通過合法途徑購買雇主責任險,保障公司和員工的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