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3?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,華泰財險內蒙古分公司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,務必對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非法中介活動提高警惕。在保險領域,非法中介活動層出不窮,嚴重威脅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市場秩序。
虛假保險退保誘導:非法中介打著“全額退保”的幌子,利用消費者對保險條款的不熟悉,通過電話、網絡等方式主動聯系消費者。他們夸大保險退保的可行性,甚至教唆消費者編造銷售人員誤導銷售、隱瞞重要條款等虛假理由,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,以達到退保目的。一旦消費者輕信并委托其辦理,不僅要支付高額的手續費,退保后還會失去應有的保險保障,后續若想重新投保,可能面臨保費上漲、被拒保等問題。
虛假理賠協助:部分非法中介聲稱能幫助消費者獲得高額理賠,在消費者出險后,誘導消費者提供虛假的事故證明、夸大損失程度等。他們以“幫忙操作”為由,向消費者收取費用,而一旦被保險公司識破,消費者不僅拿不到理賠款,還可能因涉嫌保險詐騙面臨法律責任。
假冒正規機構推銷:非法中介假冒正規保險公司的名義,通過社交平臺、線下傳單等渠道推銷所謂的“高性價比”保險產品。這些產品要么是根本不存在的虛構險種,要么是可能讓消費者面臨資金損失、保障落空的虛假產品。消費者購買后,一旦發生保險事故,根本無法獲得應有的賠償。
失去保險保障:被誘導退保后,消費者在失去原有保險保障的同時,若因自身健康狀況變化或年齡增長,重新投保時可能不符合投保條件,或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費。這使得消費者在面臨意外或風險時,處于無保障的狀態,經濟和生活都可能遭受巨大沖擊。
財產損失:消費者不僅要向非法中介支付高昂的手續費,還可能因虛假理賠而遭受額外損失。例如,非法中介在騙取消費者信任后,私自截留理賠款;或者在推銷保險產品時,直接騙取消費者的保費。
法律風險:參與非法中介誘導的虛假理賠、惡意投訴等行為,消費者可能觸犯法律法規,面臨罰款、拘留等處罰,情節嚴重的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。
了解保險知識:主動學習保險相關知識,熟悉保險條款、理賠流程等,提高自身的保險素養,增強對非法中介的識別能力。遇到疑問時,及時向正規保險公司或專業人士咨詢。
選擇正規渠道:購買保險產品或辦理理賠等業務,務必選擇正規的保險公司及其官方渠道,如保險公司官網、線下營業網點等。不要輕信陌生人的推銷,避免通過不明鏈接或非正規平臺購買保險。
謹慎對待個人信息: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、銀行卡、保單等重要信息,不隨意向他人透露。在辦理保險業務時,仔細核實對方身份和資質,確保信息安全。如發現可疑情況,及時向保險公司或相關監管部門反映。
——華泰財險內蒙古分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