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,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,但與此同時,一些不法中介利用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誤解,通過教唆消費者惡意投訴、偽造證據(如錄音、聊天記錄等)等方式施壓保險公司同意全額退保,并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,侵害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擾亂了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。
不法中介“代理退保”的主要表現形式:
一、偽裝“保險專家”或“維權人士”,發布誤導性信息。不法中介在自媒體上偽裝成“保險專家”“維權人士”或“退保顧問”,發布“全額退保”“代理維權”等吸引眼球的內容,還通過發布“保險是騙局”等負面信息,煽動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不滿情緒,進而誘導消費者退保。
二、通過網絡群聊等進行不實宣傳。不法中介通過建立網絡群,發布“全額退保”“代理退保”“保險維權”等內容,吸引消費者加入群聊。在群聊中,不法中介偽造“退保成功案例”或“保險公司被迫退費”的虛假記錄,營造“退保有利可圖”的假象,進一步誘導消費者退保。
三、利用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誤解,誘導消費者退保。不法中介通過隱瞞退保的后果,或利用部分消費者對金融產品收益的擔憂,以“幫助維權”“規避風險”為名實施代理退保,部分不法中介甚至偽造監管部門的文件,聲稱“根據最新政策,所有保險都可以全額退保”,以此誘導消費者退保。
消費者輕信不法中介“代理退保”,可能會面臨以下風險:
一、經濟損失。退保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費用損失,“代理退保”不法中介通常也會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。
二、保障中斷。退保后,消費者將失去原有的保險保障,可能在需要保險理賠時無法獲得相應的賠付。
三、信息泄露。“代理退保”不法中介通常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、銀行卡、保險合同等敏感信息,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用途,如辦理貸款、信用卡等,導致消費者面臨更大的風險。
四、法律風險。部分不法中介通過偽造證據等方式施壓保險公司,消費者若參與其中,可能因偽造證據等行為面臨被追究法律責任。
為有效防范不法中介“代理退保”風險,云南金融監管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:
一、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,定期審視保險合同
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等金融產品時,應根據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產品,避免盲目跟風。定期審視保險合同,了解產品的保障范圍、保費繳納、退保規定等內容,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被誤導。
二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,警惕個人信息泄露
消費者應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、銀行卡、金融賬戶、保險合同。若發現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,應保存相關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。
三、關注官方渠道的提示信息,理性維護自身權益
消費者應關注金融監管部門、金融機構等官方渠道發布的風險提示,及時了解最新的金融風險動態。若對保險產品或服務有疑問,可通過正規渠道與保險公司溝通協商。若發生金融糾紛,還可以通過調解、訴訟等方式理性維護自身權益,切勿輕信不法中介。
(內容來源于:云南金融監管局)